十月份每月一班 【二仁溪考古探祕】
二仁溪下游和出海口昔日曾有密集的產業活動,使它失去原先美麗的樣貌,如今經過一番努力後,已復育成一片濕地,吸引招潮蟹、小白鷺等生物入住,不過人類的活動痕跡仍殘留於土地上
此次的每月一班,由 #二仁溪考古探秘 的 #施東佑老師 帶領我們前往二仁溪畔,利用考古方式中的 #地表調查,尋找過去產業遺留下來的痕跡,標記發現的地點,採集遺物,分析這條溪的產業歷史,體驗考古學家的工作方式
一起用考古視角,重新認識我們的生活環境吧
➪活動資訊
時間:10/15 下午2:00-5:00
地點:於白沙崙福德祠集合
費用:300元
➪報名方式
時間:平日晚上6:30-9:00/周六早上9:00-11:00
地點:南關社大 新豐高中辦公室
✺公民素養周✺ #免費講座
112年秋季班公民素養週的講題出爐啦
從10/23到10/28 每天都有精彩的講座等你來聽
講題多元,從文化到自然,從人的權利到人的生活
只要有興趣,不管有沒有選課都可以報名參加
➪ 講座時間:10/23~10/27 晚上7:00~9:00;10/28 早上8:30~10:30
➪ 講座地點:新豐高中;B03場次位於仁德圖書館;F01為沙崙農場
◍講座免費,除F01場次費用為$300/人(含保險)
➪報名方式:至社大辦公室報名/線上表單報名
➪報名時間:平日晚上18:30~21:00 & 週六早上09:00~11:00
➪洽詢專線:06-2394763
➪線上表單:https://forms.gle/Ct7LLDf9bbUJYjGh8
✧八甲自行車道走讀-認識社區裡的樹木✧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
我們生活中的樹木一直默默的訴說某些事,關於他們的身份、關於他們的健康、關於他們的家人等等
如果你也好奇如何解讀樹木傳達的訊息
那就來跟著【南關綠生活-來跟樹居聊聊天】的 #沈介文老師 一起認識社區的樹木吧
學習從樹木的外觀辨識樹種以及和哪一種樹同屬
觀察他的生長型態,辨別他的生理狀況,了解正確的樹木養護和修剪方式
◗ 活動資訊
地點:歸仁八甲自行車道〈於敦源聖廟集合〉
時間:10/7(六)早上8:00-11:00
費用:$300(保險另計)
◗ 報名方式
地點:南關社大新豐高中辦公室
時間:平日晚上6:30-9:00
洽詢電話:06-2394763(請於平日下午兩點後來電)
✧庄頭那座工藝館―欣賞廟宇工藝之美✧ 系列活動
在廟宇中常見精緻的剪黏和泥塑作品
這些工藝品妝點了廟宇的容顏
不過你知道如何欣賞這些工藝品的美嗎?
【庄頭那座工藝館―欣賞廟宇工藝之美】系列第二彈由
#杜牧河 大師傳習藝生 #戴瑋志老師 將帶我們領略泥塑剪黏工藝之美
從歷史背景、工藝技術、裝修用途、材料和美學五個方向探索
老師接著將帶學員們實際走讀 #修元禪寺 與 #南興南保清水宮
利用五感感受廟宇環境的氛圍與設計
並欣賞作品,解析其背後的文化意含
學員將可以人文視角解讀廟宇空間和鑲嵌在內的傳統工藝品
▩活動資訊
時間:10/14(六)早上9:00~12:00、下午1:00~4:00
地點:新豐高中/修元禪寺、南興南保清水宮
費用:$450 (保險另計)
▩報名資訊
可現場也可線上!
現場報名時間:平日晚上6:30~9:00
現場報名地點:南關社大新豐高中辦公室
線上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3EC6DLMZdtH3mhBV8
9月份社區產業巡禮 【一起種土豆 讓好事花生】
曾經,花生是歸仁聞名遐邇的農產,街上有許多出售花生的店家,但後來隨時代更迭,花生產業逐漸沒落
10年前,歸仁百大青農aka社大股票投資講師 #謝丙寅 返鄉,在歸仁土地上復育花生,並串聯其他農友,推廣歸仁在地農特產
9/24日早上,讓我們一起了解老師返鄉務農的故事以及歸仁的花生產業,並到田裡種植花生,認識台南選九號花生以及它的生長過程
◍活動資訊◍
時間:9/24 (日) 8:30-9:30
地點:合億精密工業有限公司旁農地
費用:$150/人 (含保險)
◍報名方式◍ #現場報名
時間:平日晚上6:30-9:00
地點:南關社大新豐高中辦公室
報名只到9/21
დ參加活動 支持農友
讓重振歸仁花生產業這項好事和心意可以持續「花生」დ
每週大家齊聚郭福助老師 的樹園,圍繞著盆栽,聽老師解說不同樹種應該如何修剪(哪些枝要保留/移除),讓樹幹和樹葉能依照設計的方向生長
休息時間大家則一邊享用同學們帶來分享的水果、咖啡(今天還有旗山香蕉蛋糕),一邊聊聊近況、互相開玩笑,非常的歡樂輕鬆
飄著雨的天氣,沈介文老師開著車帶著學員們環繞計劃開發成綠能產業園區的港墘農場的範圍,趕在開發前,認識南關線內這片台南市難得的都市之肺。
隔著一段距離,整片森林的樣貌和整棵樹的型態反而看得更清楚,老師介紹著這片樹林原為台糖二十多年前配合平地造林政策所種植,採放任管理的方式,讓樹林自然演替,林間生長出許多原先沒有種植的植物,外觀看來有些雜亂,卻是許多動物的棲地,擁有相當豐富的生態,老師說亞熱帶地區的地貌應是多元而非單一的,種植單一草皮其實不正確,所以巴克禮公園後來有塊地以任意放養的方式維護。
結合室內課所學的分類學,老師在車上教導學員們從樹的特徵辨認樹種,然後再透過共同的特徵認識其他同科的樹種,例如同樣擁有球狀果實的無患子與龍眼,而老師也走下車摘取樹上的葉、花與果實,揉碎葉子,讓學員們嗅聞其散發的氣味,分開花瓣,讓學員們了解植物避免自我授粉的機制,撥開果實,讓學員們看到隱藏在裡頭的雌蕊與雄蕊,或種子的排列方式。
在這段小旅程中,學員不僅認識了用於平地造林的樹種,也能應用分類學辨識戶外哪些樹種屬於同一科,更重要的是,藉著認識樹木,踏出關注在地環境議題的第一步
今天是農曆六月十五日,南關社大再度回到社區和大家「食半年圓」啦
之前田野調查發現南關線的歸仁和關廟地區的鄉親保有過半年節、吃半年圓的習俗,於是社大與地方文史工作者於六七年前合作,到社區、菜市場和大家一起吃湯圓,也用影像紀錄維持此傳統的人家,希望能延續這項傳統習俗。
前兩年疫情嚴峻,半年圓活動僅在社大舉辦,今年疫情解封後,社大重回社區,到八甲社區和里民一起度過,現場老中青三代皆有,有人先將粿粄分成小球,另一位接手搓成長條狀然後捏成不規則的小塊,讓其他人搓成小圓球,大家分工合作之餘,也互相分享搓湯圓的技巧,相互比較誰搓的比較圓,還有人表演如何一次搓三顆湯圓呢。
今年的湯圓配料很豐富,除了社區民眾帶來分享的仙草凍,社大也請志工熬煮蜜紅豆,叫了桶挫冰,讓大家搭配成清涼消暑的 #紅豆仙草湯圓燒冷冰,將近20斤的粿粄很快一掃而空,大家吃得不亦樂乎,還有人帶回家與鄰居分享,讓半年圓的圓不只是家庭的團圓,也是社區的團圓。
現場民眾表示他們今天第一次知道有「過半年節、食半年圓」的習俗,甚至也有不少人說這是他們第一次搓湯圓,社大很高興能與社區民眾在這酷暑共同創造一次涼爽又美好的回憶,除了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傳統,也使這項傳統有世代傳承的可能。
感謝各位八甲里民的參與,也謝謝里長和志工們的協助
上周六(6/3)為保西代天府三曹老爺出巡遶境的日子,如此難得的民俗盛事,南關社大也帶著學員前進現場共襄盛舉啦
此次我們拜訪了大人廟境內的兩座宮廟 八甲代天府、南潭龍潭宮 觀賞7個武陣的拜廟之禮,沉浸於沸騰的鑼鼓聲與么喝聲裡,感受宋江腳們對神的虔敬之意,早上先由陳育成老師和黃文皇老師解析南關線陣頭拜廟時的特色儀禮封刀俯首,解釋陣頭、廟宇和地方/庄頭三者間的關係,讓大家都了解到自己家鄉陣頭的源起和他們所堅持的禮數。
接著我們到郭姓宗祠,育成老師帶著學員們參觀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郭光侯古宅的裡裡外外,從屋頂的燕尾到側邊的紅磚再到廳內皇帝賜的牌位,從物質的角度認識郭光侯這位人物,也見識到郭家雄厚的經濟實力,之後老師帶著我們到他的主場穎川家廟,介紹陳家從澎湖到臺灣的遷徙歷史,也解釋「大學」這個地名的由來和過去地理環境的關係。
最後我們到南潭龍潭宮由蘇家賢總幹事 帶著學員們接禮前來拜廟的陣頭,有別於一般民眾只能旁觀,這次我們與廟方站在一起,手持著香一同向拜廟的陣頭敬禮,直面宋江腳們拜廟時的敬意,除此之外,總幹事也向我們介紹入廟的禮儀、香案桌上供品的意義等等,讓大家領略到民俗禮節之深度
這次課程(套用育成老師的話)屬於「術科學習」,學員們深入遶境現場,用感官感受遶境時的熱鬧和陣頭表演的震撼,用心體會人們的虔敬和庄頭的團結,希望經過這次課程,大家都對南關線的陣頭和信仰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感謝陳育成老師、黃文皇老師和蘇家賢總幹事精彩的解說
也要感謝每位不畏艷陽表演的宋江腳和在其背後支持的人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