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社區大學電子報第 1 期
地方廟宇田野報導
◎ 訂閱網址:http://www.nanguan.org.tw ◎ 發報時間:2025-07-18
仁壽宮-門神及藥籤
廟宇在漢人社會中,可作為聚落發展的脈絡依循,也是反映對於生活的希冀中心,台灣的主祀神明有幾大支派,包括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媽祖婆、玄天大帝、王爺等等,但不論崇拜對象為哪位,祈求出入平安和身體健康都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因而主祀醫藥之神的保生大帝,成為台灣繁雜的廟宇支派中,相當重要的一大分支。
一般在廟宇中,在廟門或棟柱上除了飾紋外,多刻有對聯,對聯的作用一是做為裝飾,二則是傾述神明功德,大部分的對聯多會以廟名或主祀神名做為排頭,因此在仁壽宮中可看到許多以”仁壽”做為排頭的對聯,還有以”保生”和”大道”為排頭的對聯,僅有第一對棟柱上是以”仁風”為排頭,下次入廟時可以仔細讀讀看。
進了廟門後,請別忘回頭看看門神,仁壽宮門神為1977年廟方在改建時邀請到國寶級大師潘麗水及府城藝師丁清石所製作,(當時正值麗水師創作的高發期,差不多同一時期麗水師也正在製作台南法華寺壁畫,因此在一般文獻紀錄麗水師創作,多未記錄到仁壽宮的門神),仁壽宮正門門神是為武將,應為秦瓊與尉持恭,手上分持有鐧及硬鞭,腰上跨著弓箭,在衣飾的前檔部繪有八仙圖案,應是表明保生大帝不論貧賤富貴,男女老少,皆有接納之意,但在門神衣飾上所繪八仙與門外梁上的八仙剪綵的人物有點不同,差別門外剪綵上的藍采和被置換為劉海(劉海戲金蟾),這應是不同藝師且不同時期創作上的差異;側門門神為文官,手上分持香爐、酒壺、花、果等物,麗水師的門神特色是眼神靈活,當你站在不同方位看去,都會有被門神注視的感覺,建議大家可親臨感受一下。
在台灣多數廟宇中,都有提供為化解心中煩惱疑惑,或指引明燈的駁杯求靈籤服務,而保生大帝廟與其他廟宇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除了靈籤以外,還更多了藥籤這一服務(部分觀音廟或媽祖廟也有,但為數不多),保生大帝主祀緣起於宋朝,因此一般推論藥籤也來自於宋朝當時,但經過時代的變化,以及廟於流傳到各地域性的差異,藥籤的內容也隨著做過調整。藥籤與靈籤求法類似,與神明述說病人狀況,再以駁杯方式請求拿取藥籤。
藥籤主要可分為大人內科、外科、小人科、及眼科,目前台南一帶僅有祀典興濟宮完整保有四科藥籤,大多數廟宇目前僅剩大人內科,而歸仁仁壽宮則相當厲害的還保有大人科、眼科及小人科。
一般存留有藥籤的廟方,可能會有可對應藥籤的指示說明書,或在廟宇附近,有搭配的中醫師,或可幫抓藥的中藥行;藥籤內的藥方,大都是處理常見的腸胃或頭痛腦熱等不適症狀,也有一些因地方特色而有的藥方,例如台灣濕熱,就常見甘草或其他清熱解毒藥方;一般藥方的劑量不大,藥性也不強,都為較溫和或食補類型。
仁壽宮於明鄭時期建立,所用藥籤於建立之初就開始使用至今, 目前大人科藥籤120首,小人科64首,眼科84首,籤筒與籤詩併於同一筒內,大人科藥籤為木製,小人科及眼科則為塑膠籤片,近幾年仁壽宮也尋求中藥行或醫師等協助整理藥籤內容,將其中一些不適合的藥品做剃除或置換,經過整理希望提共鄉民更好的服務。
仁壽宮文物館內還保留有舊時的靈籤及藥籤(應於1917年製作),籤筒筒身為銅製,靈籤為竹製,而藥籤則是很罕見的銅製,拿在手上相當有份量,也展現出當時的產物風格,文物室中也保存有一些祭祀用品,及古時的家具、農務用品、以及烹煮物品,頗有古趣,推薦下次可以上樓一探。
課程:南關線大祕寶-田野調查工作坊
指導老師:張耘書
作者:吳家玥
八甲代天府與獅陣
地址:八甲里大明三街9號
創立年代(參考台灣寺廟概覽):清 嘉慶16年(1811年)
民國50年重建~51年底完工(當時遇到寒流低溫4℃),民國57年建醮 戊申年(1968年)由金獅陣做先鋒開廟門
陣頭:
八甲打面宋江陣 拜田都元帥,人數36人
打面宋江陣以以水滸傳人物為主「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概念,為「36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化身,驅邪保安功能。相傳一百多年前由關廟保東地區湖子內的武師所指導
裝扮以白上衣、紅色短褲、繫淡藍色腳巾
八甲金獅陣-共48人
拜達天太祖爺
訪問耆老 吳福麟先生金獅陣於民國36年成立,源自於八甲青埔墘,因歸仁飛行場建造被迫遷村到南保北極殿附近的松仔腳。由武師來指導,與南潭金獅陣屬於同一系統。
黃頭獅的源頭來自仁德中州
黃頭獅陣約分布在二仁溪與鹽水溪之間
獅頭在開館後,參照農民曆選可以《開光》的日子,開光點眼,獅頭的舌頭有畫七星八卦。
註:後田園尾院,相傳宋朝某皇帝很孝順,為太后在後院清境處安排住處,但太后一直悶悶不樂,日漸消瘦,太醫也束手無策,皇帝心急向上天祈求太后安康,孝心感動上天,上天派了一隻金獅子和一個小孩在太后面前表演,太后看了心情轉好,病情不藥而癒,皇上知曉此事後,賜與金獅”王”字的高等榮譽
課程:南關線大祕寶-田野調查工作坊
指導老師:張耘書
作者:桂偉鈞
八甲代天府金獅陣臉譜
課程:南關線大祕寶-田野調查工作坊
指導老師:張耘書
作者:蔡靜芳
◎ 主編:nanguan
本電子報智慧財產權屬於「南關社區大學」,採用創用 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非商業性」授權條款臺灣 2.5 版授權散布。《授權條款全文》
若欲為上述授權範圍以外之利用,請與「南關社區大學」(mis@mail.nanguan.org.tw) 聯絡。
若欲訂閱或取消本電子報,請至以下網址:http://www.nanguan.org.tw